首页 > 工程风采 > 2015 > 详情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
时间:2022-11-25 点击:400
分享到:

>>建设规模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三桥之间,连接河西新城区和浦口区,工程总长3790 m,包括两条长度3020 m的盾构隧道,770 m始发井、接收井和明挖段土建以及配套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为双向6车道的分离式城市快速通道,设计车速80 km/h。隧道横断面按左右线分离布置,每个隧道由车道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行车道层;下层为服务层,分为三部分:电缆通道、救援通道和逃生通道。

 

隧道平面布置图

 

建成后的长江隧道

>>参建单位 设计单位1家,监理单位4家,施工单位5家。

>>工程投资 建安投资16.2亿元。

>>建设时间 20059月开工建设,20105月通车,20128月通过竣工验收。

 

>>建设方针 秉承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的国优精神, 贯彻稳字当头、安全第一、万无一失、确保成功。

>>创优目标 确保火车头,争创国优金奖

>>建设管理措施

1. 建立了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创优组织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详细的创优规划和保证措施,并严格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安全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技术先导。特邀六位院士做强大的技术后盾,成立四个层级的专家团队,为工程建设提供雄厚的技术支撑,过程中共召开35次方案专家评审会。

3.强化培训。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多次聘请国内外专家、共组织1500多人次岗前技能培训,特殊工种一律持证上岗。

4.严格过程控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严格工艺控制,实行首件认可制,在施工中始终坚持三检、四严、五不、六做到质量管理措施。

5.强化检验检测。成立中心试验室,配足配齐具有丰富经验的试验人员,实行中心试验室一票否决制,同时引进第三方检测和监测单位,对工程的每个关键部位、进货环节进行及时全面的复查,确保工程质量落到实处。

>>建设管理成效

1. 指挥部第五项目部在2007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中荣获优胜班组。(右图:“安康杯”奖状)

2.荣获全国建筑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右图:管理成果奖状)

3.创同类超大直径盾构地下施工日、周、月进尺最多世界记录。(右图:记录奖状)

4. 工程全过程合规性文件齐全,顺利通过环境保护、档案、消防、人防等专项验收。建设过程中未发生违反建设市场秩序行为,无安全质量事故。

 

 

 

>>全线6个单位工程,46个分部工程,288个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全线平纵线形顺畅,行车舒适,装饰美观大方,景观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观协调,30430块管片制作精度全部在0.5mm以内;33471道管片拼缝偏差全部小于1mm,管片制作和拼装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消防、机电、防排水等系统工程设置合理,安装规范。经五个雨季检验,隧道不渗、不漏、不裂。(左图:拼装后的管片;右图:通车后的隧道内现状)

>>验收评价 工程质量和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质量总评分95.49,等级优良。

>>科研攻关 开展了63项重大科研攻关。

>>国际首次 通过世界上首例针对水土分算荷载的物理模型和原型加载试验,开发了左右通用楔形环、9+1分块、纵向螺栓分组布置的衬砌环新方案,为国家863计划的科技示范工程。

国家863计划超大断面盾构隧道结构原型试验

>>国际首次 首次提出随同步注浆龄期变化的盾构隧道抗浮模型,建立了基于宾汉流体理论的同步注浆模型和浆体充填模拟方法。提出了现场监测项目与控制标准,指导了注浆材料配置、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设定,保证了注浆密实与结构稳定。

>>国际首次 开展了世界上首例加载条件下管片构件1:1足尺抗火试验,系统研究了隧道抗火性能及关键技术参数,为防火设计和灾后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了依据。

>>国际首次 超高压下盾构刀盘刀具修复。通过自主开发渗透带加泥皮气压支护技术和高压仓内动火模拟试验,实现了超高压下刀盘刀具的修复,打破了国内盾构高压作业纪录,开创了国内高气压动火作业的先河。

>>国际首次 穿越江中浅覆土段施工。针对覆土厚度仅0.7倍盾构直径的江中冲槽段,进行了世界上首次现场原位劈裂试验、16盾构模拟掘进试验,确定了施工技术的合理参数,填补了国内同类施工的空白。

>>国际先进 管片制作及拼装精度控制。采用大型数控机床制造重型钢模,结合组模顺序、模具检测工艺,管片精度全部控制在0.5mm以内;通过严格管片选型、精细操控拼装机、精准螺栓扭矩控制,管片拼缝偏差全部小于1mm。管片制作与拼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先进荣获全国建筑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首次 刀具的研发及常压更换。自主研制的刀具耐磨性比进口刀具提高了5倍以上,并在国内首次形成了常压刀具更换技术。

>>国内首次隧道结构耐久性。开发隧道结构耐久性及混凝土材料综合技术,首次在国内管片混凝土中使用合成纤维提高抗裂性和防火性,构建了设计、施工、营运全过程结构安全保障体系,攻克了确保隧道百年金身不坏的世界难题。

>>国内首次隧道防水。创新研发外主内辅双密封耐久防水技术,开发的聚醚聚氨酯防水条打破了国外管片接缝防水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确保了隧道不渗不漏。

>>自主创新临近江河超深基坑施工。研发了临近江河超深基坑施工技术,综合运用水土压力分布规律与计算方法、基坑降排水、动态信息化施工措施,确保了26.3m深基坑施工质量。

>>自主创新 盾构超浅埋始发和接收。通过三维仿真模拟、16盾构模拟掘进试验,对风险进行分析,最终采用高压旋喷全断面加固+冷冻+降水的方案,实现了盾构安全顺利始发和接收。

>>验收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授予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

>> 隧道方式穿越长江,保护了长江的生态平衡,保持了周边的原始生态现状,体现了隧道绿色生态的优势。(右图为隧道洞门处)

>> 施工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顺利穿越长江大堤、江中冲槽段等险要地形,经第三方全过程监测,地面沉降全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 施工中采用废弃泥浆再利用技术、水净化循环利用技术、环流系统高压输送技术,实现了节水、节地、节材、节能、环境、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并重,顺利通过环保验收。

>>验收评价 

  1. 通过国家环保部环保专项验收。

>>性能指标  施工监控及运营健康监测数据。

项目

最大沉降量

累计沉降量

沉降速率

收敛

本工程实测值

4.8mm

14.9mm

0.0038

-0.3-0.5mm

设计规范控制值

30mm

50mm

0.05

±25mm

>>运行指标隧道受力状态、结构稳定性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通车5年多来,各系统工作状态良好,隧道结构安全稳定。

>>优质工程奖 2011年度火车头奖、20122013年度中国建设鲁班奖。

>>优秀设计奖 2013年度全国工程建设项目优秀设计成果一等奖。

>>获得专利 国家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已获得的发明专利

>>成果奖项《大型及复杂水下隧道结构分析理论与设计关键技术》、《高水压浅覆土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超大直径长江盾构隧道成套工程技术》分别获得2011年度、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大直径盾构施工领域仅有。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成果一等奖7项,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级工法1项、中国公路工程工法2项、山东省省级工法2项,中铁建总公司优秀工法4项。QC成果2项。

    

 两项国家科技二等奖

>>成果著作 出版专著1部。

>>人才培养 培养锻炼大盾构工程建设管理技术骨干人才千余人。

>>隧道通车后通行量逐渐增大,现每月平均通行量已达到6万辆以上(截至20154月底)。

>>本项目研发的多项水下盾构隧道设计及施工技术,推广应用于扬州瘦西湖隧道、南京地铁十号线大盾构越长江区间、杭州环城北路地下快速路通道、南京纬三路长江隧道等工程,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南京长江隧道的建成对解决江、河、湖、海周边交通方式的选择决策产生深远影响,彻底改变了南京市单一桥梁过江交通方式,极大促进了南京市经济发展,社会各界非常满意。